×
网址大全 资讯 新闻
会员中心 绘画 书法
活动 访谈 大师
楹联 灯谜 篆刻
书家 大家 风采
文艺 诗词 乐韵
视频 展览 网展
H
书架
曲艺 民俗 征稿 合作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评论资讯 >> 放达笔墨 虔诚生活
放达笔墨 虔诚生活
来源:作者:林伟光  时间: 2015/3/17 9:42:26


    知道了石鲁、赵望云、何海霞,也知道有一个“长安画派”。石鲁、何海霞的画也品读过若干,浑厚、大气象,尤其山水画,仿佛有一股不平之激荡,流转着生动的气机,那么强劲地荡击人心。赵振川先生,乃“长安画派”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品其画作前,先读其文章,有作为的画家,工夫在画外,赵振川是有思想的画家,他扎根于文化底蕴沃厚的西部,沉潜而不是浮光掠影,注重生活,这正是“长安画派”鲜明的艺术风格。


   常年的秦巴山间,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与秦巴的山山水水,成了他艺术之源。许多年之后,他仍然十分感激父亲赵望云先生当年为他作出的决定,让他到陇东山区去,一呆就是八年。不要小看这八年呵,这是他人生十分重要的八年。我们总说深入生活,是旅游似的晃晃荡荡,拿个相机这边照照,那边照照,然后对着照片画吗?这一当下流行的创作模式,其实不过作秀。赵振川却是真正地沉下去,生活生活,先生活然后才是创作,因而奠定了他坚实的基础,并走出了一条正确的艺术的阳关大道。


   后来,他深有感触的说:“我觉得到生活中去犹如泡酸菜,菜需要浸泡在泡菜坛中一段时间,方可变为酸菜。如果只是在酸汤中沾了一下就拿出来,菜是不会酸的。深入生活也是这个道理。到一个地方去写生,也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并尽可能再次下去,三番五次的体验,才能变得上对一个地方的了解,才有可能画出这个地方的味道,找出特有的笔墨及形式语言。”这是独特的体悟,是切身体验后的生动表达。


   现在吧,虽说年纪大了,他仍然不忘多跑,他与作家杜爱民结伴,深入生活,并在《美文》上经营一个“两家巷”的我画你写栏目。这是一个很受欢迎的栏目,画与文相得益彰。其间,我们可以看出他创作过程中更多的思考,与咂摸,看他逸笔草草,仿佛不经意的,却是宛如酿酒必醇正必味厚。因此,他的山水意蕴深厚,风韵独特。徜徉在其山水意趣之间,我们不会感到任何摆谱拿腔与做势,只有沉实的艺术,浑厚的笔墨,辣辣生风,没有文人的柔弱,也不偷巧,是一凿一锤的硬实工夫,这就是艺术家的天真,或说傻气。我们在石鲁等人笔下已领教过,如今,于赵振川作品中见到,多么令人振奋,这就是继承。


《高原秋色》


   赵振川先生说,气韵生动既是画家的人格又是画品。理解中国画的书写性与气韵的关系是需要画家用一生的艺术实践来进行的。国画家捣腾的是笔墨,胸中积壑深厚,演化成生动而独特的绘画语言。读其画可以感受他个性化的画风,说粗犷不如说醇厚,也可以说乡土,如这幅《高原秋色》,浑厚的笔墨,渲染出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撑满了整个画面,这么饱满,可是并不迫塞,郁厚处布满了空灵,浓墨时如乌云堆积,疏淡时却又轻纱曼妙,可谓墨妙五彩。用墨经过了他几十年的摸索,不但有自己的特点,也已是巧夺天工了。


   这不是寻常山水,是赵振川山水,墨色浓淡,出神入化,或淋漓泼洒,流动着玄妙气韵;或巧妙留空,却清新悦目。浓淡变化随意,窑洞、羊群、老汉、山丹丹花,却随处点缀。不是南派山水的柔淡明丽,也迥异北派山水的豪宕,而是西北风韵动人的歌。与其说画山水,不如说他写风土人情,写一种健旺、豁达的精神。那陕北是怎么苦焦的地方,可是人们却顽强地守住自己的家园,乐天知命地生活下去,高亢的信天游,是天籁,赵振川的画也是天籁,它们同样涌动着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热爱始终贯穿他的作品,成了他十分突出的山水精神。


   他是这么执著于艺术,对于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唯敬畏方能体悟,笔下的山,饱满、张扬、磅礴深郁,往往是画面主角,人物成了陪衬,但并不猥琐,却放达、自由,率性生活,十分洒脱,这里没有孰主宾的问题,是融入,与相安,和谐与妥贴,令人心平气和。


   应该看到赵振川对传统的吸纳,与推陈出新,他的山水少了几分石鲁的不平激荡,多了些平和,与自然谐协之音。潘天寿先生说,“画画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他的山水画表现得更为自信和从容。淳朴的气息使他的画远离文人画,却更近于民间意味,写实的质朴,流露出民间艺术的天真意趣。因而,敦厚朴茂,气势恢宏,与更善于表现鲜明的时代精神。


   他的意境来于对生活的深味,来于对自然的敬畏,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探求。山水其实是他真情的挥洒,物象是他表情达意的符号。赵振川发轫于生活、陶冶乎性情,归之于笔墨的山水画,是从西北这方水土中绽放出来的一朵艺术奇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大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产品服务 诚聘英才
版权所有:大师网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4061578号-1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统计